顯卡是個人計算機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計算機系統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顯示器,并向顯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計算機主板的重要組件,是“人機”的重要設備之一,其內置的并行計算能力現階段也用于深度學習等運算。 在每個領域,都有追求終極表幣的熱情下,各種代理商也更加致力于開發具有更好圖形效果和玩法的手機游戲。這也導致許多用戶在購買手機時首先考慮該機器是否可以運行某些游戲。考慮到用戶的需求,手機制造商當然會在性能上投入更多。 當前技術無法孵化“怪物” 從CoreLink CCI-55 0、 500互連總線的設計來看,從理論上講,智能手機不再允許最多24/16核協同工作,而高強度計算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限制電池壽命和發熱。它已成為限制智能手機性能“大躍進”的最大門檻。 在手持模式下,看看老仁最新的“主機”交換機,該交換機配備了Tegra X1八核處理器(四個A57核心+四個A53核心,Maxwell體系結構GPU與256個流處理器集成),當時,派對游戲《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只能以720p / 30幀(并且會丟幀)運行,其電池壽命只有三個多小時。在主機模式下,它是900p / 30幀,并且需要在底座外部供電。 具有主要游戲功能的移動設備在尺寸和功耗控制方面變得如此費勁,更不用說智能手機了,它必須照顧日常通信和互聯網訪問。 核數的增加和主頻率的增加,不僅給電池增加了負擔,還對手機的內部散熱設計進行了嚴格的測試,例如首款華碩Zenfone AR配備8GB的存儲空間。機身內置了水冷散熱系統(實際上,以前的Sony Z系列型號也將如此),以確保處理器在高頻下仍能穩定運行,并在AR和VR應用中實現流暢的性能。 如今,手機的SoC采用了高度集成的設計。 CPU,GPU甚至協處理器都封裝在一個芯片中。更高核心規格的實現也將受到芯片面積大小的限制。 PC上的硬件彼此獨立,并且模塊化非常成熟。在智能手機觸及全身的環境中打造性能怪獸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重新平衡。 摘要 盡管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性能怪獸仍然離現實還有些遙遠,但是考慮到當前的處理器制造工藝正在逐步更新,與前一兩年相比,功耗控制和性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也可以期待怪物級的智能手機。 畢竟,在過去,“雙核手機”也將被視為產能過剩的時代。誰會想到當今的手機已經是四核和十核了?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