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是個人計算機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計算機系統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顯示器,并向顯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計算機主板的重要組件,是“人機”的重要設備之一,其內置的并行計算能力現階段也用于深度學習等運算。 本文發表于2018年10月31日,入選小沖站長電腦配置文集:《燈塔點亮西京,心與性價比》,第14章,版權登記:鄧傳作字2018-A-00169851 顯卡有五個重要參數:GPU型號、GPU頻率、顯存位寬、顯存頻率、顯存容量。顯然,GPU模型是最重要的,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常說的GTX1060、GTX1070都是GPU機型。 所以,在GPU型號相同的情況下,有四個重要參數:GPU頻率、顯存位寬、顯存頻率、顯存容量。這四大王哪個對顯卡的速度影響更大?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確立一個原則:即四個參數必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也就是沒有嚴重的瓶頸。這就像一輛汽車。對于速度來說,發動機比輪胎更重要,但它被三輪車輪胎取代。只有車翻了。 深淺只有入水才知道,探求真理靠實踐。下面重點對比一下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 測量驗證 測試解釋: 1、考慮到大多數用戶的顯示器還不是 2K,它們基于 1920X1080 分辨率。 2、 顯卡GPU的默認頻率是1544MHz。將核心頻率降低到 1344MHz。這是超頻軟件所允許的最大降幅,再提高5%后才會檢測到。在顯存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核心頻率每提升5%,顯卡性能提升2.6%(平均5倍)。 測試解釋: 將顯存頻率調整到超頻軟件允許的最低值,然后每次增加5%。在核心頻率相同的情況下,顯存頻率每增加5%,顯卡性能將提升1.6%(平均幅度為8倍)。 以上兩張圖總結如下: 假設頻率可以繼續增加,從圖標趨勢來看,核心頻率線總是跑在顯存頻率之上。可以預測,在某個臨界點,兩條線都會變成水平線。這個臨界點就是瓶頸,這個瓶頸不會是同一點。核心頻率和內存頻率的臨界點不同。 結論: 核心頻率比顯存頻率更重要。如果要用權重值來衡量,在合理的范圍內,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的權重值之比約為2.6:1.6,但這個比值僅適用于Sample ,如果GPU不同,那么這個比例就會改變。 因為 顯存帶寬=等效顯存頻率X顯存位寬/8。真正決定顯存性能的是顯存帶寬。因此,顯存位寬和顯存頻率處于同一位置,顯存容量對顯卡性能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合理范圍內:四個菱形的重要性排列如下: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顯存位寬>顯存容量。 顯存不滿足,為什么我最重要?然后嘗試為RTX2080Ti獲得1M顯存?所以,為了討論重要性,四大金剛必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提醒:不要過分強調核心頻率 在相同GPU的顯卡中,核心頻率遠高于公版,超頻范圍大。為了應對溫度的升高,通常會配備更強的散熱片。但是,如果散熱稍差,則修復的概率會增加,使用壽命會縮短。而且這類顯卡通常價格昂貴,性價比低。 本文為pcbug原創科普文章,由極速空間愛好者撰寫。它僅用于發布。嚴禁抄襲、轉載、摘抄、鏡像等。如果您看到它并發現它有用,您就可以從中受益。如果您不同意,請關閉瀏覽器。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