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是個人計算機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計算機系統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顯示器,并向顯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計算機主板的重要組件,是“人機”的重要設備之一,其內置的并行計算能力現階段也用于深度學習等運算。 教育不是灌輸知識,教育是培養能力的過程。將知識學習轉化為技能習得是培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內容為基礎,實戰分配方案。推薦Intel和AMD高端平臺,CPU,主板,顯卡包。 這套方案的設計,從高端處理器入手,自然是第十代酷睿i7和AMD銳龍7 5000系列。配置方案應該適合追求高分辨率和高幀率游戲效果的高端游戲消費者。無論是單核性能還是多任務處理,都要有高質量的追求。 同樣,在配置高端顯卡時,RTX 2070 S或RX 5700是起點。 CPU和顯卡都不能省錢,不然高端配置就不用說了。 只是主板選擇靈活。 一、英特爾高端平臺配置方案解讀 1、Intel Core i7 10700KF 成為首選。 (2299元) 你怎么看? 第十代酷睿是新產品。選擇新的而不是舊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后綴K代表超頻,后綴F代表非核心顯卡,性價比高。最高核心頻率5.1GHz主打單核性能,對于大多數游戲來說具有絕對優勢。八核十六線程專注于多任務處理。絕對是很多有制作需求的朋友的購買點。 支持DDR4 2933MHz內存,最大容量128G,明顯限制了內存選擇。 2、主板選擇靈活。 主板芯片可選高端B460芯片主板。但是,您必須知道Intel B460 芯片組不支持超頻。自然選擇Intel Core i7 10700F可以省250元。 另一個選擇可以是Z490芯片組主板,但價格較高,支持超頻,本文不推薦。 我們選擇最新的Z590芯片主板或B560芯片組主板。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估計B560主板買不到)。問題的關鍵在于擴展能力的差異。讓我們來看看關鍵因素。 主芯片組Intel B560支持第10/11代CPU。 PCI-E標準為PCI-E4.0,支持PCI-E X16顯卡,支持M.2接口固態硬盤。對于家用配置的電腦,一般情況下必須配置大容量硬盤,主板必須支持SATA III接口的大容量機械硬盤。新主板最大的優點是支持PCI-E4.0,在存儲性能上有很大的優勢。同樣的芯片組,高品質的主板在供電和穩定性方面表現更好。 3、顯卡的選擇,以RTX 2070 S-RTX 3070為例。在選型的技術層面,要看CPU的支持和主板的支持。作為用戶,建議明確需求。如果你專注于制作,你必須選擇的顯卡。軟件支持非常強大,當然也更貴。 RTX 2070 S顯卡需要對應高端B460主板。 本文解讀B560芯片主板對應的RTX 3070。 關鍵是存儲擴展是否支持PCI-E標準是PCI-E4.0。 二、解讀AMD高端平臺配置方案 1、CPU 可選推薦 AMD銳龍7 5800X(3199元)在性價比上輸了,但代表了一個趨勢。 制造工藝為7納米,CPU架構Zen 3是碾壓英特爾的技術。動態加速頻率4.7GHz確實不高,八核十六線程。在Zen 3的加持下,單核性能和多任務處理都將領先。迫使英特爾更新其架構。支持DDR4 3200MHz內存。 2、搭配X570芯片的主板或搭配B550M芯片的主板時,要注意對顯卡的支持。 3、顯卡選項RX 5700是起點 先看顯卡核心、核心頻率、超頻模式、游戲模式、流處理單元。看顯存,顯存頻率,顯存類型,顯存容量,顯存位寬,最大分辨率。最后看顯卡接口類型,PCI Express 4.0 16X對應主板提供的支持。 如何在兩個平臺之間進行選擇? 當然要看生態。任何配置方案都是一個整體,整體性能取決于哪個環節最薄弱。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