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是個人計算機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計算機系統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顯示器,并向顯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計算機主板的重要組件,是“人機”的重要設備之一,其內置的并行計算能力現階段也用于深度學習等運算。 顯存位寬是指顯存一個時鐘周期內可以傳輸的數據位數。位數越大,瞬間可以傳輸的數據量就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目前,市場上的顯存寬度有 64 位、128 位和 256 位三種。人們習慣稱的64位、128位、256位顯卡是指它們對應的顯存寬度。顯存位寬越高,性能越好,價格也越高。因此256位寬顯存多用于高端顯卡,主流顯卡基本都使用128位顯存。 大家都知道顯存帶寬=顯存頻率X顯存位寬/8,所以當顯存頻率相等時,顯存位寬將決定顯存帶寬的大小。例如,128位和256位顯存,顯存頻率相同為500MHz,那么它們的顯存帶寬為:128位=500MHz*128∕8=8GB/s,256位=500MHz* 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可見顯存位寬在顯存數據中的重要性。 顯卡的顯存是由一塊顯存芯片組成的,顯存總位寬也由顯存顆粒的位寬組成。顯存位寬=顯存粒子位寬×顯存粒子數。顯存顆粒有相關廠商的內存編號。你可以在網上找個數字知道它的位寬,然后乘以顯存顆粒的數量就可以得到顯卡的位寬。這是最準確的方法,但實現起來比較麻煩 下面這個教你比較簡單,但是只適用于一般情況。有一些特殊情況,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應用。目前顯存封裝主要有TSOP和BGA兩種。一般BGA封裝的顯存是每片32位,而TSOP封裝的顆粒是16位? /的。如果顯卡使用四顆BGA封裝顯存,那么它的位寬是128位,如果是八顆TSOP封裝顆粒,那么位寬也是128位,但是如果顯卡只使用四顆TSOP封裝顆粒,那么顯存位寬只有 64 位。這只是一種通用技術,可能無法滿足所有情況。要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需要仔細核對顯存數!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