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運行的環境,操作系統可以分為桌面操作系統,手機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等。 離開國家超級計算機,商業超級計算機能否獨立生存 時間: 2020年5月23日(星期六)13: 30-17: 50 主辦單位: CCF YOCSEF濟南 模式: 論壇 超級計算是推動國家安全和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 它在解決一系列重大挑戰(例如國家安全,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水平和性能已經從長期跟蹤發展到并行運行甚至領先的技術. 但是,就超級計算的應用而言,它與我們的超級計算能力的地位并不相稱. 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軟件開發滯后,更少的自主開發應用程序,更少的來自開源軟件的貢獻以及不完善的應用程序場景. 目前,超級計算機的建設主要以國家對地方政府的投資為基礎,以商業模式運作的超級計算機中心很少. 超級計算能否產業化,能否圍繞超級計算構建良好的生態平臺用于商業運營?該論壇將帶您分析哪些因素限制了超級計算的利潤?如何在1個核心和1個角錢中實現利潤?如何走國內超級計算之路? 活動時間表 13: 30-14: 00登錄論壇 14: 00-15: 30第一階段: 指導性演講 主持人: 李燁,劉雷 時間 指導性演講 14: 00– 14:10 孔蘭菊CCF YOCSEF濟南主席 YOCSEF文化培訓 14: 10– 14:30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 抓住歷史機遇,將超級計算開發模型從機器性能轉變為應用需求驅動的轉變 超級計算正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在科技創新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我國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水平和性能已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中美已經進入了超級計算的領先地位. 但是,我國超級計算應用軟件的總體開發水平仍然遠遠落后于超級計算系統開發能力的發展. 演講者從可擴展性,競爭環境和開發模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超級計算軟件的總體發展水平,并從構建思路,軟硬件投資比例,團隊建設和開發角度分析了中國超級計算軟件落后的原因. 人才團隊. 并提出了需求驅動的轉型等建議,以促進超級計算的發展. 14:30 – 14:50 北京并行技術: 超級云計算陳健打破了“超級計算服務無法真正商業化”的詛咒. 從超級計算機產品的角度來看超級計算服務,追求極致性能,追求超,追求解決尖端科學計算問題的支持,超級計算服務的成本極高,超級計算服務無法獲得真正的利潤,超級計算該服務處于高端用戶的范圍之內,不可能推廣超級計算服務. 超級云計算模式,從超級計算用戶的角度優化計算任務,通過用戶需求聚類,應用特征分析,動態按需增長構建最適合用戶應用的最具成本效益的超級計算服務計算資源,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軟件執行效率,提高系統利用率,實現成本優化設計,降低用戶訪問門檻和降低SaaS應用形式的復雜度,可以真正實現超級計算服務的商業化,實現超級計算服務的自我血統,并實現超級計算服務已經進入了廣泛的應用領域,促進了科學研究和技術的飛速發展. 14:50 – 15:10 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天津中心助理主任馮景華: “攀登頂峰”-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發展 通過比較歐美超級計算中心和國內超級計算中心的服務模式,我們討論了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發展目標: 服務于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以及天津國家超級計算中心過去的發展歷程. 十年. 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5:10 – 15:30 國蒙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研究員: 對超級計算產業化發展的一些思考 長期以來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超級計算機一直是支持尖端技術發展的強大力量. 隨著高性能并行計算和大數據分析逐漸成為科技工作者的日常工具,超級計算能力逐漸滲透到許多行業和產業的發展中. 15:35 – 17:50第二階段: 討論與猜測 主持人: 李燁,劉雷 1. 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應該是速度還是應用? 2. 國家超級計算和商業超級計算各有優勢,相輔相成嗎? 3. 超級計算能從陽春白雪移動到下肋骨嗎?除了成本問題,內部需求還有什么潛力? 直播平臺 騰訊會議ID: 109242188 單擊鏈接直接加入會議: 特別嘉賓 張云泉 博士,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并行軟件實驗室主任. 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委員會秘書長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并行編程和性能評估,并行計算和并行編程模型. 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00多篇論文,其中一篇專著和七種譯本. 分別于2000年和2019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首屆CCF綠竹獎獲得者,2017年中國科學院科學與教育成就一等獎,杰出科學獎2017年獲得中科院科技成果獎,2017年國際邊緣獎. 中國大數據與計算智能產業聯盟執行理事,ACM中國高性能計算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排名的創始人和出版商,PAC和CPC競賽的創始人. 他已擔任國際會議計劃委員會的成員和聯合主席超過100次. 中國科學院《數據與計算發展前沿》副主編. 《數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和《計算機科學與探索》編委. 光明日報科學普及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基因銀行高級顧問,青海省大數據和云計算咨詢專家委員會成員,貴州省農業大數據專家委員會成員,內蒙古全球智囊團專家委員會成員數據開發中心,鄭州智慧城市專家委員會委員,呂梁大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和政府轉型專家顧問. 九三學會中央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央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央技術創新促進委員會委員. 陳健 博士,北京并行技術,CCF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CCF高級委員,CCF YOCSEF主席(2019-2020年),TEEC清華企業家協會會員. 他于1993年至2002年在清華大學獲得流體力學的學和博,并在荷蘭的TUDelft擔任訪問學者一年. 曾擔任聯想集團高性能服務器事業部程序部經理和副總工程師;從2005年到2010年,他擔任英特爾中國高性能計算架構師和高級性能優化工程師. 自2010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并行技術的CTO,首席執行官兼. 2011年,作為創始合伙人,他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北京市懷柔區政府共同籌建了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以幫助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研究起飛. 馮景華 博士,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計算,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 負責運維,管理,創新研發,運維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包括“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天河”公共云平臺,電子政務云平臺,天河工業云平臺和多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主持并參加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天津市,濱海新區等各級十多個項目,并獲得了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一等獎. . 榮獲2020年天津勞動模范,2019年天津青年科技優秀人才,2018年濱海新區優秀科技人才,2018年濱海新區勞動節獎章. 郭萌 博士,濟南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高性能計算和應用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持.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復雜材料和生物系統的并行計算,數值模擬和大數據分析,并主持并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究和開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省十多個國家重點研究項目. 省部級項目,包括研究和發展計劃,已發表了50多篇論文. 彭少良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超級計算機長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學“岳麓學者”,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和杰出會員. 主要從事高性能計算,生物信息,大數據,區塊鏈等方面的研究. 作為天河超級計算生命科學的負責人,他獲得了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湖南省一等獎. 全省技術發明(排名第一). 軍事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朱曉敏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高性能計算和大數據分析. 他曾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和浪潮集團工作. 他目前是山東齊魯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