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統的電腦編寫的一款電子表格軟件。直觀的界面、出色的計算功能和圖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場營銷,使Excel成為最流行的個人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 數組計算時,參與計算的兩個數組得具有相同的維數,也就是得注意行列數的匹配。對于行列數不匹配的數組,在計算時Excel會將數組對象進行擴展,以符合計算需要的維數。每一個參與計算的數組的行數必須與行數最大的數組的行數相同,列數必須與列數最大的數組的列數相同。
例1: 公式:=SUM({10,20,30,40}*10)里,第一個參數{10,20,30,40}是一行四列的數組,第二個參數不是數組,只是一個數值,為 了讓第二個數值能與第一個數組進行專題片,這時,Excel會自動將第二參數的10擴充成一個一行四列的數組{10,10,10,10}與第一參數匹配。 所以,SUM({10,20,30,40}*10) 最后是使用SUM({10,20,30,40}*{10,10,10,10}) 進行計算,得到的結果是10*10,20*20,30*30,40*40的和。
 例2: 公式:={10;20;30;40}+{100,200}的第一個參數{10;20;30;40}是一個四行一列的數組, {100,200}是一個一行二列的數組,在計算時,Excel會將第一個數組自動擴充為一個四行二列的數組 {10,10;20,20;30,30;40,40},也會將第二個數組擴充為一個四行二列的數組 {100,200;100,200;100,200;100,200},所以={10;20;30;40}+{100,200}這個公式最后是使用公式= {10,10;20,20;30,30;40,40}+{100,200;100,200;100,200;100,200}進行計算。公式最后返回的數 組也是一個四行二列的數組,數組的第R行第C列的元素等于擴充后的兩個數組的第R行第C列的元素的計算的結果。
 好了,在這一貼要講的已經講完了。 “數組擴充”這個華雄是否已被你斬于馬下?也不知道你手里的茶喝完了沒?我希望聽到你回答的是:“華雄已斬,茶沒喝完,還溫著呢!庇信d趣,記得跟貼告訴我一聲。呵呵……,繼續喝茶,休息。順便聽我再給你嘮叨幾句。
班里有50個學生,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座位,需要預備50套課桌椅。如果只有30套課桌椅,那最后進教室的20個同學將沒有座位,如果有60套課桌椅,將會有10套課桌椅空在教室里而別的班級需要課桌椅的同學又不能使用。浪費啊…… 學生就像數組里的元素,輸入數組公式返回數組的元素就像叫學生進教室,我們得給他們準備好合適的座位。所以輸入多單元格數組公式時,應先選中需要返回數據的單元格區域,選中的單元格區域的行、列數應與返回數組的行、列數相同。否則,如果選中的區域小于數組返回的行列數,站在教室里,我們只能看到占了座位的這群學生。如果選擇的區域大于數組返回的行列數,那超出的區域將會沒有學生去坐而返回#N/A值。
 ?第五部分:公式的解讀有人說,不喜歡數組公式。原因是太復雜,看不懂。所以,先講一講公式的解讀,對初學的人來說,應該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公式的解讀,論壇上已經有很多的例子了,所以,我也沒有什么新的東西可以跟大家講。在這里,我把前輩們的經驗總結一下,和大家分享。 ? 1、利用F9鍵這好像是大家在解讀公式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個功能了。想知道某段公式的運行結果是什么?在編輯里,用鼠標選中需要進行計算的某段公式,將其抹黑,然后按F9鍵,就得到了公式的計算結果。這個功能我們在前面講數組維數的時候已經用到了,這里不再多講。 需要提醒的是:當你對公式按F9鍵進行求值后,返回的時候記得按Esc鍵,或者點編輯欄左側的“取消”按鈕。否則公式就變成你求值后的樣子了。
? ? 2、利用公式求值要看懂復雜的公式,公式審核的的幫助是很大的。選擇需要公式求值的單元格,點擊?"公式 -- 公式審核 -- 公式求值",調出公式求值對話框 
? 點擊“求值”銨鈕,可以逐步對公式進行計算,將公式每一步的運算結果展示出來。
 3、利用插入函數 對于復雜公式的結構分析、分段理解,使用插入函數功能是很方便的。點鼠標左鍵,將光標定位到編輯欄里公式的某個地方。點擊“公式?-- 插入函數”命令: 
? 這時,彈出函數參數的對話框,它會對我們的公式進行分段解析。  ?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點擊編輯欄左邊的插入函數命令按鈕來調出對話框。

Excel整體界面趨于平面化,顯得清新簡潔。流暢的動畫和平滑的過渡,帶來不同以往的使用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