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統的電腦編寫的一款電子表格軟件。直觀的界面、出色的計算功能和圖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場營銷,使Excel成為最流行的個人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 即使知道工作表中存在重復數據的單元格,也還有問題需要解決。一般來說,確認工作表中存在重復的數據后,需要刪除重復的信息,將表格整理為沒有重復數據的狀態。利用先前的方法只能確認是否存在重復的數據,無法選中并刪除重復的單元格。 因此,我們需要將原來的公式修改成這樣: =COUNTIF($A$2:A2,A2) 在單元格 B2中輸入=COUNTIF($A$2:A2,A2) ![]() 在單元格 B2中輸入公式時,指定與第二參數一致的單元格查找范圍的第一參數為“$A$2:A2”,也就是單元格 A2。因此,得出的結果自然為1。 接下來,雙擊右下角游標,將這一單元格復制到最后一行,就會出現以下畫面。 將單元格 B2復制到最后一行 ![]() 這也就是我在第1章里稍微提到過的自動篩選,即只抽出 B 列中值為2的單元格后并刪除,即可刪除所有重復項。 自動篩選抽取 B 列值為2以上的單元格 ![]() 單元格 B2的函數中的第一參數“$A$2:A2”,指定從 A2到 A2作為函數的范圍。冒號(:)前的內容表示只引用范圍起始點的單元格,意為絕對引用。如此一來,將這一單元格向下拖拽復制后,單元格 B3的范圍為“$A$2:A3”,單元格 B4為“$A$2:A4”,以此類推。也就是說,作為指定范圍的單元格的起點,即單元格 A2是固定的,終點的單元格卻是相對引用,可以不斷延續。這樣就讓人覺得第一參數指定的范圍在無限擴展。 在 B 列的各單元格中的函數引用的并不是位于該單元格下面的單元格中的內容。所顯示的數字表示的是“該單元格相鄰的單元格的數值,在 A 列中出現了幾次”。 照此推斷,就能得出“B 列中顯示有2以上的數字的數值表示:在 A 列中的前面的某行中已經出現過有相同值的單元格”,表示數據有重復。因此,如果將 B 列中含有2以上的數據的單元格全部刪去,A 列中就不會存在重復的數值了。
Excel整體界面趨于平面化,顯得清新簡潔。流暢的動畫和平滑的過渡,帶來不同以往的使用體驗。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