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故障(network failure)是指由于硬件的問題、軟件的漏洞、病毒的侵入等引起網絡無法提供正常服務或降低服務質量的狀態。 《光通訊周刊》新聞: 近日,廣東聯通和華為宣布,他們基于華為的智能傳感解決方案共同創新,并完成了全球首個原子路由器的商業部署. 廣東聯通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莊彪表示,原子路由器的部署有效推動了廣東聯通建設優質承載網,帶給用戶最佳移動服務體驗的進步,大大增強了廣東聯通的核心競爭力. 從KPI到KQI 在4G時代,出色的網絡和用戶體驗是中國聯通增加收入的主要生產力. 是否能夠為用戶提供高速,穩定的服務體驗已成為運營商競爭的重點. 莊彪告訴作者,長期以來,廣東聯通一直將用戶體驗作為重中之重,并圍繞三個關鍵點繼續改善用戶體驗: 第一,改善關鍵業務體驗,例如4G體驗之痛. 點的時間分辨率有限,寬帶端到端的透明性和統一性;二是提高網絡體驗質量,包括網絡體驗大數據干預,投訴熱點列表更正等;第三是改善服務聯系體驗,即提高各種渠道和服務接口的綜合效率和質量. 2013年,中國聯通集團提出了“移動寬帶領導與集成創新”戰略,該戰略要求最快的互聯網訪問,最廣泛的覆蓋范圍,最好的體驗以及最高的收益. 作為聯隊的先鋒,廣東聯通率先提出了建立“上級網絡”的目標,并在隨后的具體行動中很好地貫徹了集團的戰略. 所謂的超級網絡,“超級”是指整個網絡必須實現從核心網絡,承載網絡,無線網絡到平臺,終端的超越和領導,并建立超越的優勢. 同時,通過多網絡協調和多部門合作;省級和市級的聯系,這是關鍵的突破,以建立一個超越朋友和自我的網絡和團隊系統. 所謂“卓越”是指為用戶提供卓越的體驗,以實現完整的客戶,完整的服務,完整的流程以及端到端的完整感知;來自KPI評估系統,該評估系統關注網絡指標以關注業務和客戶感知以評估服務質量. 有必要建立一個以用戶感知為中心的精品網絡. “如何實現從網絡KPI到KQI的過渡,以及如何真正實現基于用戶感知的網絡,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主題. 通過與華為的合作,我們實現了關鍵網絡KPI指標的收集. 規劃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莊彪說. 建立卓越的承載網絡 集成承載網絡作為服務的承載渠道,是感知網絡建設的關鍵部分,也是客戶體驗系統的基石. 多年來,廣東聯通一直在大力建設承載網以實現更高的目標. “近年來,我們的分組承載網絡覆蓋率已達到90%以上,涉及21個城市,20,000多套接入支持設備,1000多套核心設備,5,000多套綜合服務接入點,并承載網絡的規模在全國排名第一. ”莊標告訴記者. 但是,廣東聯通認為這些還不夠. 根據廣東聯通的計劃,未來它將繼續促進和改善KQI應用,并自動將數據輸出到該計劃. 實現KQI和KPI的自動關聯,實現問題的劃分和自動調度. “到2015年,我們將實現對該省承載網絡的集中維護和監控. ”莊標說: “與此同時,我們將優化網絡結構,逐步實現網絡的扁平化和集約化,繼續擴大覆蓋范圍,力爭到2015年全省實現LTE站點100%分組接入. “ 但是,莊彪坦言,上級承載網的建設也面臨許多實際困難. 例如,基本網絡KPI指標不全面,無法實時感知特定服務的質量;整個網絡的流量/性能圖未完善,難以統一多學科數據;它缺乏客戶感知的監控工具,無法提供多維的服務質量指標.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自2014年6月起,廣東聯通與華為進行了聯合創新. 雙方首次在原子路由器上共同對IPRAN網絡進行了精細化的服務質量檢查,在零網絡變化的前提下,基于服務實現了實時,高精度的質量檢查,為廣東聯通的服務質量奠定了基礎. 優越的網絡憑借良好的基礎,它還創造了業界最小的原子路由器首次投入商業使用的記錄. “這種基于用戶體驗的網絡構建解決方案滿足了中國聯通對構建出色承載網絡的需求. ”莊彪評論了. 五項創新 華為路由器和電信以太網產品線副總裁,路由器領域總經理黃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廣東聯通上級承載網的成功部署有五項重大創新. 首先,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部署的業界最小的原子路由器,它可以無縫接入4G / 3G移動承載網絡,并實現設備運行,管理和維護功能的平穩擴展. 該系統提供了滿足不同業務場景要求,即插即用,節省空間,低功耗和強大適應性的全場景解決方案. 例如,它可以適應來自多個制造商的設備,并且網絡可以從零到零進行修改,而零修改;每個業務和每個用戶都可以實現實時高精度檢測;準確的SLA報告可以快速界定和定位故障;為網絡增加很多智能功能可有效提高業務績效. 此外,系統采用的SDN技術使網絡能夠按需移動,并隨著業務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 第二個是使用創新的超高精度性能測量技術IPFPM. 這是一種端到端檢測方法,可以直接測量業務數據包以獲得IP網絡的實際數據包丟失率,延遲和其他KPI性能指標. 具有部署方便,統計精度高等突出優點. 支持快速的故障劃分和定位,準確地評估和預測流量趨勢,并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保證. IPFPM有效地改變了IP流無法計算網絡質量的現狀,使運營商可以精確地計算網絡KPI指標并將其可視化. 第三,采用創新的“流量快照”技術,可以對瞬時峰值進行更精確的測量和計數,可以實時捕獲網絡流量快照,實現二級檢測,成功解決了問題. 準確的網絡規劃. 這種先進的流量檢測方法為網絡擴展和流量分析提供了更準確的基礎數據,可用于進一步優化指標. 第四,采用創新的“抗擁塞”技術,可以有效處理突發流量現象,改善由此引起的網絡擁塞,丟包和抖動,確保承載網的最佳用戶體驗. 第五,采用可視網??絡感知的大數據分析平臺-uTraffic,它可以基于豐富的大數據聚合和實時分析,自動提供有效的運營商網絡優化建議. 該平臺可以及時顯示網絡性能圖,活動運維帶寬占用率,丟包率,時延,抖動等,還可以進行業務分析以檢測不同的業務流,例如流量趨勢分析,忙/閑時間. 分析,并確定網絡瓶頸等待. uTraffic平臺還可以更快地定位和解決故障,輕松實現1分鐘定位和5分鐘解決問題. “上級承載網絡的著陸實踐已真正實現了網絡的可管理性和可控制性: 管道被剝離,業務可見;流程可控和可管理;多維表示,集中式管理和控制. ”黃河說. 根據廣東聯通的計劃,我們將在未來繼續投入創新,逐步實現上級承載網絡的擴展,從低端擴展到最終用戶,再到骨干網,真正做到端到端. 結束. 同時,它繼續擴展業務,并最終建立了一個出色的集成業務網絡.
當今,越來越多的業務應用運行于網絡架構之上,保障網絡的持續、高效、安全的運行,成為網絡管理者面臨的巨大挑戰。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