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即騰訊通過微博正式宣布將會代理《絕地求生》當日的下午,在《絕地求生》測試服國區第二輪測試中,剛坐上前往絕地島的人們,就發現了一件“該來的總會來的”的大事:在游戲的飛機機翼和降落傘上,都打上了“軍事演習”四個大字。盡管后面的更新中這些字樣很快就消失,但經驗豐富的玩家們心里明白,在即將到來的《絕地求生》國服中,原本的“大逃殺”可能要改頭換面,變身“特種部隊搞軍事演習”,或是變成“公司百名員工爽玩真人CS”。 ![]() 《絕地求生》測試服中打上的“軍事演習”字樣 正如公告所言,“將對游戲中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內容進行調整,并進一步突出游戲的團隊協作和公平競技屬性……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慣與道德規范。”以此觀之,《絕地求生》的入鄉隨俗基本是板上釘釘了。 審時度勢的游戲廠商 雖然早在國服開始測試之前就已經在測試服中率先測試“演習化”,但在文化適應的方面藍洞顯然不是跑得最快的。作為同類游戲的《荒野行動》,不僅搶在《絕地求生》還在測試攀爬系統的時候,就已經在正式服部分實裝了這一功能,也更早地將游戲故事背景改為了軍事演習。一進入游戲后,類似的跡象可謂隨處可見,比如游戲大廳中醒目的紅底白字橫幅,進入游戲后“這不過是一場演習”的提醒:還有倒計時上方“爭當維和先鋒”的提示語、甚至連“毒圈”也改為了“信號區”。換句話說,逃往中心區的行動,實際上只是一次追逐Wi-Fi信號的旅程——游戲中一片祥和景象,玩家的臉上也灑滿了燦爛的笑容。 ![]() 《荒野行動》已經搶先一步開始了“軍事演習” 話雖如此,類似的和諧行動在《絕地求生》火起來之前就早有先例,畢竟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哪怕是公關經驗最為豐富的大廠也免不了踩雷。2010年EA發行的《榮譽勛章》多人模式中,玩家就可以扮演恐怖分子和美軍進行對抗,雖然發行時也有顧慮到可能帶來的不良反響,但制作人帕特里克·劉還是信心滿滿地說:“怎么說它也只是一部游戲而已,相信這一點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 《榮譽勛章》事件中,恐怖分子最終被改為了“反派角色” 事件的發酵很快就超出了他的預想。很多社會團體和陣亡士兵的家屬都對此表示抗議,認為讓玩家扮演恐怖分子“殺害”美軍是對陣亡士兵的不敬,但到了這地步,開發《榮譽勛章》多人模式的DICE依然頭鐵地表示不打算去掉這項內容,直到這事被捅到國防部長的辦公桌上。很快全球各地的美軍基地內部就對《榮譽勛章》下禁令,因為游戲“提供給美國的敵人們‘如何殺死美國士兵的演示’”。最終在愈加膨脹的壓力面前,EA也不得不服軟,“取消”了游戲中的塔利班陣營——盡管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對文本稍加改動,把恐怖分子替換成“反派角色”而已。 ![]() 別看我們劍拔弩張,其實是反恐部隊之間一片和氣的演習 雖然每一本語義學的教科書,都會在開頭說明“文字符號和現實世界沒有指涉關系”,但由于人類的意識具有聯想能力,文字和現實之間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有了無數同行先輩的經驗教訓,育碧在《彩虹六號》發售之前就提前把曾在預告片中露面的恐怖分子人間蒸發了,游戲背景成為了多國反恐部隊齊聚一堂其樂融融地進行反恐演習。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干員的技能總是這么好用——畢竟只是在演習,導演說了這個技能有什么作用,隊員們也就只好乖乖“中招”,小小的地圖其實是奧斯卡演技訓練課堂。 商機與負擔 我手頭上有一本人類學教科書,標題是《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也許對于人類學家來說文化的多樣性是一件好事,但游戲的營銷人員絕不會產生同感——多樣性的“副作用”在于,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看起來會有不同的意思。哪怕是最簡單的綠色,在美國人看來是“美元/自然”,在中東國家代表著“天堂”,而在中國則是……“原諒”。因此一款游戲如果想銷往更多的國家,就不得不在內容上針對當地文化進行一定的改變和妥協。 對那些財大氣粗的開發商而言,各國之間的文化分割未必是一件壞事,畢竟這意味著一種在本國成熟的游戲模式可能在其他某國依然因為文化的原因未能推廣開來,所以只要花點功夫開發適應當地文化和法規的游戲,就能打開一片未被發掘的“藍海市場”。 ![]() 《蘇丹的復仇》在人物設定上完全符合中東地區的文化并以此打入阿拉伯國家市場 《蘇丹的復仇》在中東的成功是這種戰略的典例。因為宗教和語言上的限制,甚少有人會想到涉足中東的游戲市場,盡管那里的用戶往往富得流(石)油。因為工作時間短,收入高,境內又不允許卡拉OK和酒吧之類的娛樂活動,沙特阿拉伯的玩家實施上擁有巨大的游戲消費潛力。根據阿拉伯地區手游發行商Tamatem的統計,沙特阿拉伯的平均每付費用戶收益高達270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乍看之下大佬滿地走的中國手游每付費用戶收益平均卻“只有”32美元。 從中發現商機、開發針對中東市場的游戲《蘇丹的復仇》的,就是一家中國游戲公司。游戲每處細節都十分符合當地文化特征:從右到左的聊天框、戴頭巾的聊天表情、沒有酒和豬肉、左牽黑豹右擎蒼鷹的游戲角色能讓人想起阿拉伯鼎盛時代的歷史……游戲迅速虜獲了閑來無事的土豪們,霸占沙特游戲暢銷榜兩年,月營收達到600萬美元。 看著滿是商機,但如何讓游戲不觸犯當地的文化禁忌是一個成本巨大的負擔,往往橫亙在那些試圖將游戲銷往全球的小型工作室面前。 ![]() 這段短暫的上架經歷迅速成為了歷史 《這是我的戰爭》的開發商11 bit studio就面臨過如此難題。工作室的成員坦言在伊朗發行時曾遭遇了巨大的阻力:“我們當初為了讓《這是我的戰爭》能在伊朗發售,對游戲進行了非常多的調整,那段時間簡直忙得焦頭爛額……”不過這次積累的經驗似乎沒能幫他們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這是我的戰爭》2016年11月曾短暫在那時還叫TGP的騰訊游戲平臺上線,持續不過半年,在以“版本升級”為由臨時下架后就再也不見蹤影,不久之前,該作品又悄然從騰訊WeGame游戲庫中下架,具體而言,有玩家此前買過這款游戲,然而如今在已購買游戲庫中也找不到游戲了,據WeGame官方表示,《這是我的戰爭》下架是因為要重新送審,恢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