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消費者業務產品全面覆蓋手機、移動寬帶終端、終端云等,憑借自身的全球化網絡優勢、全球化運營能力,致力于將最新的科技帶給消費者,讓世界各地享受到技術進步的喜悅,以行踐言,實現夢想。 如果說國產手機哪個價位競爭階段最為激烈?我想大家會毫不猶豫的說出1999元。而相比那些主打高性價比的機型來說,華為G7并不以硬件取勝,那么華為G7采用什么樣的設計來凸顯自己的特性呢?下面我們不妨通過華為G7拆機圖解來揭曉。 外觀設計是華為G7一大賣點,華為G7采用了金屬一體機身設計,對工藝要求相對較高。
金屬機身相比于其他材質最大的難點應該是公差問題,由于金屬的延展性和韌性都沒有塑料材質表現出色,所以金屬件如果想和手機其他部分緊密貼合,那么就需要金屬件的公差更為精確。很多金屬手機都會存在金屬盒其他組件連接處不平滑顯現,而華為G7做工上可謂嚴絲合縫。
>>.華為G7好不好?華為G7體驗評測 另外,采用一體式金屬機身的另外一大問題就在于天線信號的接收和溢出。雖然目前機會所有嘗試都已經采用金屬切口注塑進行信號溢出,但由于在金屬切割和注塑過程中,高溫會帶著金屬的變形,從而造成注塑口的不平整。華為G7采用了NTM納米級別的注塑工藝,抱愧耳機絕緣層也采用注塑工藝,平整度良好。 華為G7底部主要集成了揚聲器和信號溢出金屬點。 華為G7機身側面有電源鍵、音量鍵以及SIM卡槽金屬開口處也十分平整。
SIM卡槽和按鍵也偶采用了航空鋁材質打造,并且在按鍵四周也經過CNC高速切削拋光,并且在電源鍵賞進行紋理雕刻。前面我們所提到的哪些細節其實是一家廠商能不能做金屬手機,能不能做好金屬手機的很多關鍵點。從華為G7的做工上看,華為還是具備很強的硬實力的。
華為G7整機內部第一感覺還是十分規整的,主板采用了L形設計,將絕大部分空間都留給了電池,這種設計也是目前包括iPhone在內的很多廠商都在使用的一種內部設計。
和以往的手機不同,此次華為G7采用了無痕較固定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相比很多手機采用的雙面膠固定,無痕膠在拆解和維修過程中都要簡單的多。
圖為拆解下來的華為G7內部的3000mAh容量電池特色,在5.5英寸手機中,也算是中規中矩了。 圖為拆卸下來的華為G7全部屏幕面板和鎂鋁合金中框特寫。 華為G7的機身厚度為7.6mm,在5.5英寸大屏手機中算超薄了,但隨著手 手機屏幕尺寸的增大,整機的穩定性就會降低。采用更加厚實固定框架顯得非常重要。通過華為G7拆機我們可以看出,這款手機再保證超薄機身的同時,也采用了比常規手機厚度更大的鋁鎂合金的中框,這樣機身不容易變彎,穩定性更好。 圖為華為G7機身頂部的震動模塊特色,頂部還有3.5mm耳機插口、聽筒揚聲器、光線距離感應器等等。 圖為拆卸下來的華為G7前置500萬/后置1300萬像素攝像頭特寫。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華為G7內部主板上中所繼承的核心特新。下圖為64位高通410四核處理器芯片特寫,其主頻為1.2Ghz。
圖為三星2GB RAM + 16GB ROM閃訊顆粒芯片,和處理器一樣都采用點膠固定工藝。 圖為Skyworks 77629-21射頻芯片特寫,改芯片支持4G LET網絡。
圖為高通WTR1605L射頻芯片特寫,該芯片采用28nm工藝制程。
圖為華為G7頂部閃光燈、降噪麥克風特寫。華為G7采用了IPEX高頻端子線進行信號的傳導。 拆機總結: 通過華為G7拆機我們可以看出,這款手機并不以硬件配置作為賣點,而是以外觀設計以及做工工藝作為賣點,通過拆解,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1、華為G7在硬件方面采用了高通一整套解決方案,高通410+WTR1605L射頻米快等等的SOC主打低功耗,并且對網頁有著很好的支持。性能方面定位中端主流,可以很好滿足多數主流應用與游戲需求,具備低功耗、發熱小等特點。 2、設計方面,華為G7是為數不多的2000元價位采用一體式金屬機身設計的手機,倍感采用一整塊康孔鎂鋁進行沖壓、切分、CNC加工,并且還采用NMT納米注塑工藝;另外內部采用了加固版框架,保證整機穩定性。 3、此次華為G7打出了平衡之道,在于取舍的宣傳語,不僅G7,華為從P6開始就更加注重整機的ID設計。總的來說,華為G7硬件配置在2000元價位手機中一點也不突出,不過在外觀設計、做工上可圈可點。 手機超高的顏值和逆天的拍照功能收割了一大票用戶,而高性能更是讓這部手機的好感度蹭蹭上漲。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