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備好啟動軟盤,并貼上寫保護。 檢查電腦的任何問題,或者是解毒,最好在沒有病毒干擾的環境下進行,才能完整測出真正的原因,或是徹底解決病毒的侵入。因此,在安裝系統之后,應該及時做一張啟動盤,以備不時之需。 2、重要資料,必須備份。 資料是最重要的,程序損壞了可重新COPY,甚至再買一份,但是自己鍵入的資料,可能是三年的會計資料,可能是畫了三個月的圖片,結果某一天,硬盤壞了或者因為病毒而損壞了資料,會讓人欲哭無淚,所以對于重要資料經常備份是絕對必要的。 3、盡量避免在無防毒軟件的機器上使用軟盤/zip盤/mo等可移動儲存介質。 一般人都以為不要使用別人的磁盤,即可防毒,但是不要隨便用別人的電腦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有可能帶一大堆病毒回家。 4、使用新軟件時,先用掃毒程序檢查,可減少中毒機會。 5、準備一份具有查毒、防毒、解毒及重要功能的軟件,將有助于杜絕病毒。 6、若硬盤資料已遭到破壞,不必急著FORMAT,因病毒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全部硬盤資料破壞,故可利用災后重建的解毒程序,加以分析,重建受損狀態。 重建硬盤是有可能的,救回的機率相當高。 7、不要在互聯網上隨意下載軟件。 病毒的一大傳播途徑,就是Internet。潛伏在網絡上的各種可下載程序中,如果你隨意下載、隨意打開,對于制造病毒者來說,可真是再好不過了。因此,不要貪圖免費軟件,如果實在需要,請在下載后執行殺毒、查毒軟件徹底檢查。 8、不要輕易打開電子郵件的附件。 近年來造成大規模破壞的許多病毒,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不要以為只打開熟人發送的附件就一定保險,有的病毒會自動檢查受害人電腦上的通訊錄并向其中的所有地址自動發送帶毒文件。最妥當的做法,是先將附件保存下來,不要打開,先用查毒軟件徹底檢查。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