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10 地址猜測攻擊跟端口掃描攻擊類似,攻擊者通過發送目標地址變化的大量的ICMP ECHO報文,來判斷目標計算機是否存在。如果收到了對應的ECMP ECHO REPLY報文,則說明目標計算機是存在的,便可以針對該計算機進行下一步的攻擊。 1.11 淚滴攻擊 對于一些大的IP包,需要對其進行分片傳送,這是為了迎合鏈路層的MTU(最大傳輸單元)的要求。比如,一個4500字節的IP包,在MTU為1500的鏈路上傳輸的時候,就需要分成三個IP包。 在IP報頭中有一個偏移字段和一個分片標志(MF),如果MF標志設置為1,則表面這個IP包是一個大IP包的片斷,其中偏移字段指出了這個片斷在整個IP包中的位置。例如,對一個4500字節的IP包進行分片(MTU為1500),則三個片斷中偏移字段的值依次為:0,1500,3000。這樣接收端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成功的組裝該IP包。 如果一個攻擊者打破這種正常情況,把偏移字段設置成不正確的值,即可能出現重合或斷開的情況,就可能導致目標操作系統崩潰。比如,把上述偏移設置為0,1300,3000。這就是所謂的淚滴攻擊。 1.12 帶源路由選項的IP報文 為了實現一些附加功能,IP協議規范在IP報頭中增加了選項字段,這個字段可以有選擇的攜帶一些數據,以指明中間設備(路由器)或最終目標計算機對這些IP報文進行額外的處理。 源路由選項便是其中一個,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源路由選項的目的,是指導中間設備(路由器)如何轉發該數據報文的,即明確指明了報文的傳輸路徑。比如,讓一個IP報文明確的經過三臺路由器R1,R2,R3,則可以在源路由選項中明確指明這三個路由器的接口地址,這樣不論三臺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如何,這個IP報文就會依次經過R1,R2,R3。而且這些帶源路由選項的IP報文在傳輸的過程中,其源地址不斷改變,目標地址也不斷改變,因此,通過合適的設置源路由選項,攻擊者便可以偽造一些合法的IP地址,而蒙混進入網絡。 1.13 帶記錄路由選項的IP報文 記錄路由選項也是一個IP選項,攜帶了該選項的IP報文,每經過一臺路由器,該路由器便把自己的接口地址填在選項字段里面。這樣這些報文在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選項數據里面便記錄了該報文經過的整個路徑。 通過這樣的報文可以很容易的判斷該報文經過的路徑,從而使攻擊者可以很容易的尋找其中的攻擊弱點。 1.14 未知協議字段的IP報文 在IP報文頭中,有一個協議字段,這個字段指明了該IP報文承載了何種協議 ,比如,如果該字段值為1,則表明該IP報文承載了ICMP報文,如果為6,則是TCP,等等。目前情況下,已經分配的該字段的值都是小于100的,因此,一個帶大于100的協議字段的IP報文,可能就是不合法的,這樣的報文可能對一些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協議棧進行破壞。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