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ActiveX是一種控件對象,它是建立在MICROSOFT的組件對象模型(COM)之上的,而COM則幾乎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結構。可以簡單的理解,這些控件對象是由方法和屬性構成的,方法即一些操作,而屬性則是一些特定的數據。這種控件對象可以被應用程序加載,然后訪問其中的方法或屬性,以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可以說,COM提供了一種二進制的兼容模型(所謂二進制兼容,指的是程序模塊與調用的編譯環境,甚至操作系統沒有關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對象控件不能自己執行,因為它沒有自己的進程空間,而只能由其它進程加載,并調用其中的方法和屬性,這時候,這些控件便在加載進程的進程空間運行,類似與操作系統的可加載模塊,比如DLL庫。ActiveX控件可以嵌入在WEB頁面里面,當瀏覽器下載這些頁面到本地后,相應地也下載了嵌入在其中的ActiveX控件,這樣這些控件便可以在本地瀏覽器進程空間中運行(ActiveX空間沒有自己的進程空間,只能由其它進程加載并調用),因此,當前用戶的權限有多大,ActiveX的破壞性便有多大。如果一個惡意的攻擊者編寫一個含有惡意代碼的ActiveX控件,然后嵌入在WEB頁面中,被一個瀏覽用戶下載后執行,其破壞作用是非常大的。這便是所謂的ActiveX攻擊。 1.19 Smurf攻擊 ICMP ECHO請求包用來對網絡進行診斷,當一臺計算機接收到這樣一個報文后,會向報文的源地址回應一個ICMP ECHO REPLY。一般情況下,計算機是不檢查該ECHO請求的源地址的,因此,如果一個惡意的攻擊者把ECHO的源地址設置為一個廣播地址,這樣計算機在恢復REPLY的時候,就會以廣播地址為目的地址,這樣本地網絡上所有的計算機都必須處理這些廣播報文。如果攻擊者發送的ECHO 請求報文足夠多,產生的REPLY廣播報文就可能把整個網絡淹沒。這就是所謂的smurf攻擊。 除了把ECHO報文的源地址設置為廣播地址外,攻擊者還可能把源地址設置為一個子網廣播地址,這樣,該子網所在的計算機就可能受影響。 1.20 虛擬終端(VTY)耗盡攻擊 這是一種針對網絡設備的攻擊,比如路由器,交換機等。這些網絡設備為了便于遠程管理,一般設置了一些TELNET用戶界面,即用戶可以通過TELNET到該設備上,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 一般情況下,這些設備的TELNET用戶界面個數是有限制的,比如,5個或10個等。這樣,如果一個攻擊者同時同一臺網絡設備建立了5個或10個TELNET連接,這些設備的遠程管理界面便被占盡,這樣合法用戶如果再對這些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則會因為TELNET連接資源被占用而失敗。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