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6、在System.ini中藏身木馬真是無處不在呀!什么地方有空子,它就往哪里鉆!這不,Windows安裝目錄下的System.ini也是木馬喜歡隱蔽的地方。還是小心點,打開這個文件看看,它與正常文件有什么不同,在該文件的[boot]字段中,是不是有這樣的內容,那就是shell=Explorer.exe file.exe,如果確實有這樣的內容,那你就不幸了,因為這里的file.exe就是木馬服務端程序!另外,在System.ini中的[386Enh]字段,要注意檢查在此段內的“driver=路徑\程序名”,這里也有可能被木馬所利用。 再有,在System.ini中的[mic]、[drivers]、[drivers32]這三個字段,這些段也是起到加載驅動程序的作用,但也是增添木馬程序的好場所,現在你該知道也要注意這里嘍。 、隱形于啟動組中 有時木馬并不在乎自己的行蹤,它更注意的是能否自動加載到系統中,因為一旦木馬加載到系統中,任你用什么方法你都無法將它趕跑(哎,這木馬臉皮也真是太厚),因此按照這個邏輯,啟動組也是木馬可以藏身的好地方,因為這里的確是自動加載運行的好場所。 動組對應的文件夾為:C:\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在注冊表中的位置: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 \ShellFolders Startup="C:\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要注意經常檢查啟動組哦! 8、隱蔽在Winstart.bat中 按照上面的邏輯理論,凡是利于木馬能自動加載的地方,木馬都喜歡呆。這不,Winstart.bat也是一個能自動被Windows加載運行的文件,它多數情況下為應用程序及Windows自動生成,在執行了Win.com并加載了多數驅動程序之后開始執行(這一點可通過啟動時按F8鍵再選擇逐步跟蹤啟動過程的啟動方式可得知)。由于Autoexec.bat的功能可以由Winstart.bat代替完成,因此木馬完全可以像在Autoexec.bat中那樣被加載運行,危險由此而來。 9、捆綁在啟動文件中 即應用程序的啟動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這些文件能啟動程序的特點,將制作好的帶有木馬啟動命令的同名文件上傳到服務端覆蓋這同名文件,這樣就可以達到啟動木馬的目的了。 10、設置在超級連接中 木馬的主人在網頁上放置惡意代碼,引誘用戶點擊,用戶點擊的結果不言而喻:開門揖盜!奉勸不要隨便點擊網頁上的鏈接,除非你了解它,信任它,為它死了也愿意等等。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