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眾所周知,Ping命令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網絡命令,大家常用它來測試網絡連通情況。但同時它也是把“雙刃劍”,特別是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在互聯網中使用它來探測別人的機器,以此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為了保證機器在網絡中的安全,現在很多人都非常重視“防Ping”,當然“防Ping”的方法和手段也非常多,如利用IPSec安全策略、Windows內置的防火墻、第三方防火墻工具、路由和遠程訪問組件等,到底這些“防Ping”方法的效果如何,是不是適合你使用,下面筆者帶著你一起來看吧! 使用IPSec安全策略“防Ping”,是大家常用的一種方法,經過對IPSec安全策略簡單的幾步配置,就可以實現防Ping的效果。該方法配置比較簡單,并且IPSec安全策略是Windows系統內置的一個功能組件,不需要額外安裝,因此得到不少用戶的喜愛。但這里筆者還是要提醒大家,使用IPSec安全策略“防Ping”,還是要慎用。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看看IPSec安全策略是如何“防Ping”的,其原理是通過新建一個IPSec策略來過濾掉本機所有的ICMP數據包實現的。這樣確實是可以有效的“防Ping”,但同時也會留下后遺癥。 因為Ping命令和ICMP協議(Internet Control and Message Protocal)有著密切的關系,在ICMP協議的應用中包含有11種報文格式,其中Ping命令就是利用ICMP協議中的“Echo Request”報文進行工作的。但IPSec安全策略防Ping時采用格殺勿論的方法,把所有的ICMP報文全部過濾掉,特別是很多有用的其它格式的報文也同時被過濾掉了。因此在某些有特殊應用的局域網環境中,容易出現數據包丟失的現象,影響用戶正常辦公,因此筆者建議大家還是要慎用IPSec安全策略“防Ping”。 使用第三方防火墻工具 大家已經知道了IPSec安全策略“防Ping”的不足之處,為了保證本地機器發出的數據包通過網絡被正確的傳送給目標主機,大家可以采用別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如使用網絡防火墻“防Ping”。 對于一般的上網用戶來說,使用個人網絡防火墻“防Ping”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應用此方法“防Ping”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設置,只要你正確配置好防火墻內置的“防Ping”規則,就可以輕松實現“防Ping”的目的。個人網絡防火墻的種類較多,幾乎都可以有效實現“防Ping”,如天網個人防火墻、瑞星個人網絡防火墻、Windows防火墻(或ICF)等,下面筆者以瑞星個人網絡防火墻為例,介紹如何配置防火墻實現“防Ping”目的。 運行瑞星個人網絡防火墻主程序后,在主窗口中點擊“設置→設置規則”選項,彈出“瑞星個人網絡防火墻規則設置”窗口,在規則列表中一定要選中“缺省的ICMP入站”規則,接著雙擊此規則,彈出“規則屬性”對話框(如圖1),在這里大家可以進行詳細參數設置,在“類別”框中選中“系統”選項,“方向”框中選擇“接收”選項,“協議”框中一定要選中Ping命令使用的“ICMP”協議了,操作框中選擇“禁止”選項。這里要注意ICMP報文類型的選擇,切換到“ICMP類型”標簽頁中,在“類型”下拉列表框中一定要選擇“Echo Request”項,最后點擊“修改”按鈕,保存設置。這樣瑞星個人網絡防火墻就可以過濾掉,Ping命令所使用的名為“Echo Request”的ICMP報文了,而別的有用的ICMP報文則可以安全通過。完成以上設置后,就實現了利用個人網絡防火墻有效“防Ping”的目的。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