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現代的防火墻已經不是過去簡單的軟件問題了。我們從純軟件產品時代、基于PC的產品時代和基于硬件的產品時代,將逐漸走入一個后防火墻時代。由于純軟件的防火墻產品運行速度較慢;而硬件防火墻,雖然速度方面優于純軟件防火墻,但升級比較困難,實用性較低;而新型防火墻其實就是將通常意義上的軟件防火墻安裝在一個工業標準化的服務器 防火墻提供企業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然而,許多的入侵行為,卻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它們欺騙防火墻,進入內部的網絡,例如后門程序,附加于各種看似合法的資料上(如網絡上各種免費下載軟件或電子郵件附件),當內部用戶不經意開啟時,就在其計算機上裝上后門程序。如此一來,即使在網關上裝有防火墻保護,但除非禁止用戶收電子郵件或下載軟件,否則已經暴露在危險之中,而傳統的網絡安全架構對于這種入侵方式,則完全束手無策。于是各種新型的防火墻技術紛紛揭竿而起,但是它們中到底有誰能笑到最后,實現網絡安全的最終幻想,目前就不得而知了。 區域聯防 如果說過去傳統的單一網絡網關型防火墻是“半場盯人”的話,隨著黑客技術的不斷提升,已漸漸不適于今天的企業架構。新型的防火墻必須結合主機型防火墻與個人計算機型防火墻再配合傳統網關型防火墻的功能,讓其各司其職、各在其位,來達成全方位及最佳效能比的防衛架構,也就是利用所謂“區域聯防”的戰術(如圖1),其目的是利用各區域的加強防衛動作來化解對手的攻擊行為。凡是會連上網絡的各端點,不管是網絡主機、服務器或個人計算機等,都應該有相當的防護功能,以避免成為駭客入侵的罩門所在,同時,各端點間能彼此能互相防護,避免企業陷入更深的危機。而以后要有效壓制對手的攻勢,甚至要采取“全場盯人”的戰術,讓每個上網的網絡族都能由自身做起,確實防護自己的計算機。
整合性
簡便性 所以絕對完美的防火墻只是后防火墻時代的一個最終幻想,作為網絡安全政策和策略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并不能解決網絡安全中的所有問題。但了解防火墻技術并學會在實際操作中應用防火墻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在你連上Internet的時候不受網絡“黑客”的騷擾從而能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