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故障(network failure)是指由于硬件的問題、軟件的漏洞、病毒的侵入等引起網絡無法提供正常服務或降低服務質量的狀態。 隨著Internet時代的到來,網絡已成為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并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路由器是連接到網絡的最直接的設備,因此我們還必須掌握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那么您知道如何設置子路由器嗎?以下是學習編輯器編輯的有關子路由器設置的一些相關材料,供您參考。 子路由器設置方法一、無線連接方法 請注意問題 (1)。無線連接兩個路由器的方式稱為:無線橋接(WDS橋接)。無線橋接要求兩個路由器具有無線WiFi功能,也就是說,兩個都必須是無線路由器。的路由器是有線路由器,無法通過無線橋接進行連接。 (2)。在無線橋接期間,兩個無線路由器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如果距離太遠,則子路由器將無法搜索第一個路由器的無線信號,導致無線橋接失敗。因此,無線橋接適合在較小的區域中使用,并且在該區域特別大時不適合使用此方法。 (3),以以下兩個TP-Link無線路由器為例進行演示。 1、第一個路由器設置 (1),設置“ SSID號”和“通道”:在第一個路由器的管理界面上單擊“無線設置” ---->,然后在“ SSID”中單擊“基本設置” ---->在“編號”之后填寫名稱,在此處填寫SSID(“ SSID編號”只能為數字,并且英語,不支持中文),然后在“頻道”之后選擇:1 ---->單擊“保存”。 (2),選擇加密方法并設置密鑰:單擊“無線設置”->單擊“無線安全設置”->選擇“ WPA-PSK / WPA2-PSK”-->設置“ PSK密碼”,為方便演示,將其設置為:11111111 ---->單擊“保存”。 (3)。記錄設置子路由器時所需的第一個路由器的SSID,通道和加密設置信息。其他路由器的操作界面不同,但需要進行設置和修改。位置相同,請學習得出推論。 2、子路由器設置 (1),修改LAN端口的IP地址:在子路由器的管理界面上單擊“網絡參數” ---->,然后單擊“ LAN端口設置”?? ---->填寫“ IP地址”后:19 2. 16 8. 1. 2 ---->單擊“保存”。保存后,需要重啟路由器。重啟完成后,請輸入:19 2. 16 8. 1. 2再次登錄到設置界面。 請注意問題 修改子路由器LAN端口IP地址的原理是:兩個路由器IP地址的前3個網段應該是一致的,而最后一個網段應該是不同的。例如,如果第一個路由器的設置IP為19 2. 16 8. 0. 1;然后將子路由器的LAN端口IP更改為:19 2. 16 8. 0. 2 (2),啟用WDS功能:單擊“無線設置”->單擊“基本設置”->設置路由器B的“ SSID號”->“通道”選擇1(通道必須與第一個路由器的設備)---->選中“啟用WDS” ---->單擊“掃描”。 在子路由器上啟用WDS橋接并掃描第一個路由器的信號 搜索第一個路由器的SSID后,單擊“連接”。 同時設置與第一個路由器相同的加密信息,單擊“保存”。如下圖所示 (3),關閉DHCP服務:在子路由器的管理界面上單擊“ DHCP服務” ---->,然后單擊“ DHCP服務” ---->在右鍵---->單擊“保存”,然后重新啟動路由器。 (4)。在路由器B的系統狀態(運行狀態)下,檢查“無線狀態”中的WDS狀態信息。如果顯示成功,則表示兩個路由器之間的無線橋接設置為成功,則計算機和手機等待,直到設備可以通過子路由器訪問Internet。 設置子路由器二、有線連接方法 1、準備兩根網絡電纜,一根網絡電纜將一端連接到第一臺路由器上的任何LAN(1/2/3 / 4)接口,另一端連接到子路由器的WAN接口) ;另一根網絡電纜的一端連接到子路由器(1/2/3 / 4)上的任何LAN,另一端連接到計算機。 子路由器的WAN端口連接到第一個路由器的LAN端口 2、設置子路由器的Internet訪問模式:單擊“網絡參數”->“ WAN端口設置”??->“ WAN端口連接類型”選擇:動態IP(某些路由器稱為“自動獲取” ,“ DHCP”)->單擊“保存”。 3、修改子路由器LAN端口的IP地址:單擊“網絡參數”->“ LAN端口設置”??->將右側的“ IP地址”修改為:19 2. 16 8. 2. 1->單擊“保存”,然后將提示您重新啟動路由器。 溫馨提醒 (1)。重新啟動子路由器后,您需要在瀏覽器中輸入:19 2. 16 8. 2. 1,再次登錄到子路由器的設置界面。 (2)。完成上訴的三個步驟后,可以使用網絡電纜將計算機連接到子路由器以訪問Internet;如果要使用子路由器上的無線網絡,您只需要設置WiFi名稱和密碼即可。 與子路由器相關的文章: 1.設置路由器的五種經典方法 2.路由器安裝 3.哪個品牌的無線路由器具有最好的信號和最穩定的信號 4.路由器有幾種類型
當今,越來越多的業務應用運行于網絡架構之上,保障網絡的持續、高效、安全的運行,成為網絡管理者面臨的巨大挑戰。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