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三、IDS技術的發展 IDS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換個角度我們看到,各種相關網絡安全的黑客和病毒都是依賴網絡平臺進行的,而如果在網絡平臺上就能切斷黑客和病毒的傳播途徑,那么就能更好地保證安全。這樣,網絡設備與IDS設備聯動就應運而生了。 IDS與網絡交換設備聯動,是指交換機或防火墻在運行的過程中,將各種數據流的信息上報給安全設備,IDS系統可根據上報信息和數據流內容進行檢測,在發現網絡安全事件的時候,進行有針對性的動作,并將這些對安全事件反應的動作發送到交換機或防火墻上,由交換機或防火墻來實現精確端口的關閉和斷開,由此即產生了入侵防御系統(IPS)的概念。 簡單地理解,可認為IPS就是防火墻加上入侵檢測系統。IPS技術在IDS監測的功能上又增加了主動響應的功能,力求做到一旦發現有攻擊行為,立即響應,主動切斷連接。它的部署方式不像IDS并聯在網絡中,而是以串聯的方式接入網絡中,其功能示意如圖2所示。 ![]() 圖2:IPS功能示意圖 除了IPS,也有廠商提出了IMS(入侵管理系統)。IMS是一個過程,在行為未發生前要考慮網絡中有什么漏洞,判斷有可能會形成什么攻擊行為和面臨的入侵危險;在行為發生時或即將發生時,不僅要檢測出入侵行為,還要主動阻斷,終止入侵行為;在入侵行為發生后,還要深層次分析入侵行為,通過關聯分析,來判斷是否還會出現下一個攻擊行為。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