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當我們在電腦中安裝了NT核心操作系統(如Windows 2000 和Windows XP)之后,每次啟動計算機時都會出現一個系統引導菜單, 在此選擇需要進入的系統后回車即可。這個多重引導的配置文件名為Boot.ini,配置它,我們可以輕松對電腦中的多系統進行引導,還可以通過該引導文件,設置個性化的啟動菜單。Boot.ini 文件位于C 盤根目錄下,是一個隱藏的系統文件,純文本格式,可以用記事本打開編輯。 Boot.ini在引導多系統啟動時提供了很多的參數命令,配置這些啟動參數可以得到不同的啟動效果。在默認的情況下,Boot.ini通常加載的是/fastdetect 參數,它表示啟動時不檢查串行口和并行口。其實我們可以更改為其他參數,更改時首先在“Boot.ini”中選擇需要更改的系統列表, 隨后將該系統中的參數/fastdetect 改為相應的參數值即可。以后再啟動該系統就會加載一些設置信息或畫面。
我們以可以在Windows XP的“系統配置實用程序” 中對一些參數進行設置(Windows 2000可以通過拷貝Windows XP的Msconfig.exe來實現)。切換到“Boot.ini”選項卡,先選中需要更改的系統,隨后在“啟動選項”下端勾選需要的啟動參數即可。在此對幾個常用參數加以說明:
1. “/SAFEBOOT”:安全模式啟動,只啟動注冊表[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afeBoot] 中的驅動程序和服務,其后可跟三個參數Minimal 、Network 或者Dsrepair。Minimal 和Network 允許在網絡連接下啟動系統。而Dsrepair 要求系統從備份設備中調入活動目錄的設置。還有一個選項是Minimal(AlternateShell), 它讓系統調入由注冊表中[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afeBoot\AlternateShell]指定的SHELL 程序,而不使用默認的Explorer。
2. “/NOGUIBOOT”:不加載VGA 驅動程序,也就不會顯示啟動過程和失敗時的藍屏信息。
3. “/BOOTLOG”:將日志寫入Nnbtlog.txt 文件。
4. “/BASEVIDEO”:使用標準VGA 方式啟動,這種方式主要用于顯示驅動程序失效時。
5. “/SOS”:在調入驅動程序名時顯示它的名稱,因驅動問題而無法啟動時是不二的選擇。
另外,大家在使用Windows 2000/XP的時候,恐怕最容易遇到的啟動故障就是“NTLDR is missing”吧?解決這種故障的通常方法是用光盤啟動后進入故障恢復控制臺進行修復。如果你不能忍受光盤的漫長啟動過程,或者故障機上沒有光驅,其實還有一種別的辦法。
從上面對boot.ini的介紹,大家應該發現它和Windows 9x時代的Msdos.sys是“親兄弟”。還記得嗎?普通的DOS啟動盤不能啟動硬盤上的Windows 9x系統,是因為Msdos.sys是空的,只要把硬盤上的Msdos.sys文件拷貝到軟盤上就可以從啟動硬盤上的Windows 9x系統了。而boot.ini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把c盤根目錄下的NTLDR、boot.ini、bootfont.bin、ntdetect.com這四個文件(這幾個文件全部都是隱藏的系統文件,注意在文件夾選項中打開顯示隱藏文件選項。如果是英文系統或者不需要菜單顯示漢字,可以不拷貝bootfont.bin)復制到軟盤上就行了。當出現“NTLDR is missing”的錯誤時就可以用這張軟盤來引導系統,進入系統之后再把軟盤上的文件拷貝到系統分區根目錄就可以修復故障了。如果沒有軟驅,把軟盤的鏡像文件(可用WinImage來建立)用Nero刻錄成啟動光盤也可以實現上述目的。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