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對于Windows下ping命令相信大家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能把ping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人卻并不是很多,當然我也并不是說我可以讓ping發揮最大的功能,我也只不過經常用ping這個工具,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現在我就參照ping命令的幫助說明來給大家說說我使用ping時會用到的技巧,ping只有在安裝了TCP/IP協議以后才可以使用: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不停的ping地方主機,直到你按下Control-C。 此功能沒有什么特別的技巧,不過可以配合其他參數使用,將在下面提到。 -a Resolve addresses to hostnames. 解析計算機NetBios名。 示例:C:\>ping -a 192.168.1.21 從上面就可以知道IP為192.168.1.21的計算機NetBios名為iceblood.yofor.com。 -n count Number of echo requests to send. 發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 在默認情況下,一般都只發送四個數據包,通過這個命令可以自己定義發送的個數,對衡量網絡速度很有幫助,比如我想測試發送50個數據包的返回的平均時間為多少,最快時間為多少,最慢時間為多少就可以通過以下獲知: 從以上我就可以知道在給202.103.96.68發送50個數據包的過程當中,返回了48個,其中有兩個由于未知原因丟失,這48個數據包當中返回速度最快為40ms,最慢為51ms,平均速度為46ms。 -l size Send buffer size. 定義echo數據包大小。 在默認的情況下windows的ping發送的數據包大小為32byt,我們也可以自己定義它的大小,但有一個大小的限制,就是最大只能發送65500byt,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限制到65500byt,因為Windows系列的系統都有一個安全漏洞(也許還包括其他系統)就是當向對方一次發送的數據包大于或等于65532時,對方就很有可能擋機,所以微軟公司為了解決這一安全漏洞于是限制了ping的數據包大小。雖然微軟公司已經做了此限制,但這個參數配合其他參數以后危害依然非常強大,比如我們就可以通過配合-t參數來實現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命令:(以下介紹帶有危險性,僅用于試驗,請勿輕易施于別人機器上,否則后果自負) C:\>ping -l 65500 -t 192.168.1.21 -f Set Don't Fragment flag in packet. 在數據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標志。 在一般你所發送的數據包都會通過路由分段再發送給對方,加上此參數以后路由就不會再分段處理。 -i TTL Time To Live. 指定TTL值在對方的系統里停留的時間。 此參數同樣是幫助你檢查網絡運轉情況的。 -v TOS Type Of Service. 將“服務類型”字段設置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Record route for count hops. 在“記錄路由”字段中記錄傳出和返回數據包的路由。 在一般情況下你發送的數據包是通過一個個路由才到達對方的,但到底是經過了哪些路由呢?通過此參數就可以設定你想探測經過的路由的個數,不過限制在了9個,也就是說你只能跟蹤到9個路由,如果想探測更多,可以通過其他命令實現,我將在以后的文章中給大家講解。以下為示例: C:\>ping -n 1 -r 9 202.96.105.101 (發送一個數據包,最多記錄9個路由) Pinging 202.96.105.10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5.101: bytes=32 time=10ms TTL=249 Ping statistics for 202.96.105.101: 從上面我就可以知道從我的計算機到202.96.105.101一共通過了202.107.208.187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這幾個路由。 -s count Timestamp for count hops.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 此參數和-r差不多,只是這個參數不記錄數據包返回所經過的路由,最多也只記錄4個。 -j host-list Loose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可以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k host-list Strict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不能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嚴格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w timeout Timeout in milliseconds to wait for each reply. 指定超時間隔,單位為毫秒。 此參數沒有什么其他技巧。 ping命令的其他技巧: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通過ping對方讓對方返回給你的TTL值大小,粗略的判斷目標主機的系統類型是Windows系列還是UNIX/Linux系列,一般情況下Windows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間,而UNIX/Linux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240-255之間,當然TTL的值在對方的主機里是可以修改的,Windows系列的系統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以下鍵值實現: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好了,ping命令也基本上完全講解完了,其中還有-j,-k參數我還沒有詳細說明,由于某些原因也包括我自己所收集的資料過少這里也沒有向大家詳細介紹,請大家見諒,如果在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當中有知道得比我更多的,以及其他使用技巧的也希望您能告訴我,并在此先謝過!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