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基于校園網安全和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考慮,網管員們紛紛用起了各種各樣的網絡監控軟件。可是試用過后,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有一些網管軟件功能強大,但軟件部署條件過于苛刻,最終不得不放棄。如果你也為部署網絡監控軟件苦惱過,相信本文會給你一些有益的啟示。■ 網絡監控軟件的分類 網絡監控軟件數目雖多,不過根據其對客戶機的控制方式,可粗略分為兩大類: 1. 連接控制類 其主要實現的功能是:根據預先設定的控制策略,在IP地址或MAC地址(網卡物理地址)級別上控制某臺機器與局域網絡或外網的連接。例如,通過此類軟件可以設定網卡MAC地址為00-01-01-00-97-A0的被監控機器只能在每天下午4:00~5:30這個時段,用192.168.1.88這個IP地址連接到網絡。任一條件不滿足,安裝監控軟件的機器將會采取特定的措施(常用ARP欺騙的技術)斷掉被控機的網絡連接,從而達到網絡監控的目的。 此類軟件的部署比較簡單,無論是集線器或交換機連接的網絡,只要在本網內選任一臺計算機安裝,即可實現監控功能。 代表軟件: 網絡執法官 V 2.67 網絡剪刀手 V 1.51 2. 內容控制類 其主要實現的功能是:一,限制不同機器不同的網絡訪問權限(這有點像某些代理軟件擁有的功能,如WinRoute);二,記錄機器網絡通訊的具體內容,如可以記錄A機器所有外發郵件的內容(郵件正文、郵件附件)等。 此類軟件的部署較為復雜,針對不同的網絡結構,部署方式不盡相同,不過此類軟件所能實現的功能卻是我們網管員夢寐以求的。由于需要對網內機器的網絡通訊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控制,所以此類軟件的工作方式一般為: (1)抓取網絡內所有被控機器的通訊數據包 (2)分析數據包的具體內容 (3)應用控制策略,記錄通訊內容 而這三步之中,能夠抓取被控機器的通訊數據包是軟件功能能夠實現的前提條件,這就與我們的部署有很大關系。部署不當,軟件無法獲取被控機器的數據包,其功能也就無法實現。 代表軟件: 網路崗第四代 Web防護盾 V 1.03 ■內容控制類網管軟件部署方法 由于連接控制類網管軟件的部署十分簡單,我們無需多加討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內容控制類網管軟件的部署。 在部署之前,我們需要簡單了解一下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工作方式。 對于使用集線器連接的網絡而言,如果A機器需要與其他機器進行網絡通信,A發出的數據包會被同時復制到集線器的所有其他端口上。換而言之,用集線器連接的網絡,網內任何一臺機器都能夠“聽到”其他機器的通信,當然也能夠將這些通信包抓取下來。這正是內容控制類網管軟件功能實現的前提。所以,在集線器網絡中,任何一臺機器上均可部署此類網管軟件,而且功能都能正常實現。但是,基于集線器的網絡現在已不多見,只出現在一些早期建成的局域網中。 交換機與集線器最大的不同是通信數據包不再復制到其他所有端口,而是“精確”地發往目標機器所在的那個端口,所以,其他機器就無法“聽到”這種目的性較強的通信,當然也就無法實現數據包的抓取了。要想在基于交換機的網絡中部署此類網管軟件,必須在網絡的“關口”處設崗。所謂“關口”,即指所有機器的通信都會流經的端口。具體情況如下: 1. 如果是通過代理服務器上網,只要在代理服務器上部署即可實現監控。 2. 如果局域網的網關是計算機,可在此網關計算機上部署。 3. 如果網絡的網關不是計算機,而是路由器的話,則較為復雜。軟件開發商一般會建議在交換機和路由器之間加裝一個集線器,將網管機接在集線器上,從而實現監控。 4. 交換機端口映射。此方法只適合于部分可網管交換機,可通過對交換機的配置,將所有端口的數據通信映射到某一端口,并在與此端口相連的機器上安裝網管軟件進行監控。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