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確保所有服務器采用最新系統,并打上安全補丁。計算機緊急響應協調中心發現,幾乎每個受到DDoS攻擊的系統都沒有及時打上補丁。 2.確保管理員對所有主機進行檢查,而不僅針對關鍵主機。這是為了確保管理員知道每個主機系統在 運行什么?誰在使用主機?哪些人可以訪問主機?不然,即使黑客侵犯了系統,也很難查明。 3.確保從服務器相應的目錄或文件數據庫中刪除未使用的服務如FTP或NFS。Wu-Ftpd等守護程序存在一些已知的漏洞,黑客通過根攻擊就能獲得訪問特權系統的權限,并能訪問其他系統——甚至是受防火墻保護的系統。 4.確保運行在Unix上的所有服務都有TCP封裝程序,限制對主機的訪問權限。 5.禁止內部網通過Modem連接至PSTN系統。否則,黑客能通過電話線發現未受保護的主機,即刻就能訪問極為機密的數據。 6.禁止使用網絡訪問程序如Telnet、Ftp、Rsh、Rlogin和Rcp,以基于PKI的訪問程序如SSH取代。SSH不會在網上以明文格式傳送口令,而Telnet和Rlogin則正好相反,黑客能搜尋到這些口令,從而立即訪問網絡上的重要服務器。此外,在Unix上應該將.rhost和hosts.equiv文件刪除,因為不用猜口令,這些文件就會提供登錄訪問! 7.限制在防火墻外與網絡文件共享。這會使黑客有機會截獲系統文件,并以特洛伊木馬替換它,文件傳輸功能無異將陷入癱瘓。 8.確保手頭有一張最新的網絡拓撲圖。這張圖應該詳細標明TCP/IP地址、主機、路由器及其他網絡設備,還應該包括網絡邊界、非軍事區(DMZ)及網絡的內部保密部分。 9.在防火墻上運行端口映射程序或端口掃描程序。大多數事件是由于防火墻配置不當造成的,使DoS/DDoS攻擊成功率很高,所以定要認真檢查特權端口和非特權端口。 10.檢查所有網絡設備和主機/服務器系統的日志。只要日志出現漏洞或時間出現變更,幾乎可以肯定:相關的主機安全受到了危脅。 11.利用DDoS設備提供商的設備。 遺憾的是,目前沒有哪個網絡可以免受DDoS攻擊,但如果采取上述幾項措施,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