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一、安全理念 1、安全的隱患更多來自于企業內部 2、對于管理員的要求:不要信任任何人 3、分層保護策略:假設某些安全保護層完全失效 4、服務最小化 5、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 二、物理安全 1、記錄進出機房的人員名單,考慮安裝攝像機 2、審查PROM是否被更換,可以通過記錄hostid進行比較 3、每個系統的OpenBoot口令應該不一樣,口令方案不可預測 4、系統安裝完畢移除CD-ROM 5、將版本介質放入不在本場地的介質儲藏室中 三、賬號與口令策略 1、超級用戶的PATH(在/.profile中定義的)設置為: PATH = /usr/bin:/sbin:/usr/sbin 任何用戶的PATH或者LD_LIBRARY_PATH中都不應該包含“.” 2、口令文件、影像文件、組文件 /etc/passwd 必須所有用戶都可讀,root用戶可寫 –rw-r—r— /etc/shadow 只有root可讀 –r-------- /etc/group 必須所有用戶都可讀,root用戶可寫 –rw-r—r-- 3、口令安全 Solaris強制口令最少6位,但是超級用戶修改口令的時候不受這個限制 強迫test賬號每隔30天修改一次口令 #passwd –n 30 test 強迫test賬號在下次登錄的時候修改口令 #passwd –f test 禁止test賬號修改口令 #passwd –n 2 –x 1 test 封鎖test賬號,禁止登錄 #passwd –l test 4、組口令 用newgrp <group>命令臨時改變gid 由于sysadmin組可執行admintool,必須要保護好,增加組口令的過程: 刪除不需要的成員(如果成員屬于sysadmin,改變組時不需要口令) #passwd <user> (通常封鎖的賬號) 提取/etc/shadow中user的口令字符串插入到/etc/group中sysadmin的口令字段 封鎖user賬號 5、修改口令策略 /etc/default/passwd文件 MAXWEEKS=4 口令至少每隔4星期更改一次 MINWEEKS=1 口令至多每隔1星期更改一次 WARNWEEKS=3 修改口令后第三個星期會收到快要修改口令的信息 PASSLENGTH=6 用戶口令長度不少于6個字符 6、限制使用su的組(只允許sysadmin組執行su命令) #chgrp sysadmin /bin/su #chmod o-rwx /bin/su 7、su的紀錄 /etc/default/su文件 SULOG=/var/adm/sulog SYSLOG=YES CONSOLE=/dev/console PATH=/usr/bin: SUPATH=/usr/sbin:/usr/bin 8、禁止root遠程登錄 /etc/default/login中設置CONSOLE=/dev/null 在/etc/ftpusers里加上root。 在SSH 配置文件加:permitRootLogin = no (Solaris 9自帶SSH,缺省就禁止root登陸,對 Solaris 9,/etc/ftpusers 不再使用,FTP配置文件都在 /etc/ftpd/ 下面。如果 ftpd 啟動時存在 /etc/ftpusers,它會被移動到 /etc/ftpd/下)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