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請求分析 全面的請求分析技術比單單采用URL過濾來得有效,可以防止Web服務器層的跨站腳本執行(cross-site scripting)漏洞和其它漏洞。全面的請求分析使URL過濾更進了一步:可以確保請求符合要求、遵守標準的HTTP規范,同時確保單個的請求部分在合理的大小限制范圍之內。這項技術對防止緩沖器溢出攻擊非常有效。然而,請求分析仍是一項無狀態技術。它只能檢測當前請求。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記住以前的行為能夠獲得極有意義的分析,同時獲得更深層的保護。 用戶會話跟蹤 更先進的下一個技術就是用戶會話跟蹤。這是應用流量狀態檢測技術的最基本部分:跟蹤用戶會話,把單個用戶的行為關聯起來。這項功能通常借助于通過URL重寫(URL rewriting)來使用會話信息塊加以實現。只要跟蹤單個用戶的請求,就能夠對信息塊實行極其嚴格的檢查。這樣就能有效防御會話劫持(session-hijacking)及信息塊中毒(cookie-poisoning)類型的漏洞。有效的會話跟蹤不僅能夠跟蹤應用防火墻創建的信息塊,還能對應用生成的信息塊進行數字簽名,以保護這些信息塊不被人篡改。這需要能夠跟蹤每個請求的響應,并從中提取信息塊信息。 響應模式匹配 響應模式匹配為應用提供了更全面的保護:它不僅檢查提交至Web服務器的請求,還檢查Web服務器生成的響應。它能極其有效地防止網站受毀損,或者更確切地說,防止已毀損網站被瀏覽。對響應里面的模式進行匹配相當于在請求端對URL進行過濾。響應模式匹配分三個級別。防毀損工作由應用防火墻來進行,它對站點上的靜態內容進行數字簽名。如果發現內容離開Web服務器后出現了改動,防火墻就會用原始內容取代已毀損頁面。至于對付敏感信息泄露方面,應用防火墻會監控響應,尋找可能表明服務器有問題的模式,譬如一長串Java異常符。如果發現這類模式,防火墻就會把它們從響應當中剔除,或者干脆封阻響應。 采用“停走”字(‘stop and go’word)的方案會尋找必須出現或不得出現在應用生成的響應里面的預定義通用模式。譬如說,可以要求應用提供的每個頁面都要有版權聲明。 行為建模 行為建模有時稱為積極的安全模型或“白名單”(white list)安全,它是唯一能夠防御最棘手的應用漏洞——零時間漏洞的保護機制。零時間漏洞是指未寫入文檔或“還不知道”的攻擊。對付這類攻擊的唯一機制就是只允許已知是良好行為的行為,其它行為一律禁止。這項技術要求對應用行為進行建模,這反過來就要求全面分析提交至應用的每個請求的每次響應,目的在于識別頁面上的行為元素,譬如表單域、按鈕和超文本鏈接。這種級別的分析可以發現惡意表單域及隱藏表單域操縱類型的漏洞,同時對允許用戶訪問的URL實行極其嚴格的監控。行為建模是唯一能夠有效對付全部16種應用漏洞的技術。行為建模是一種很好的概念,但其功效往往受到自身嚴格性的限制。某些情況譬如大量使用JavaScript或者應用故意偏離行為模型都會導致行為建模犯錯,從而引發誤報,拒絕合理用戶訪問應用。行為建模要發揮作用,就需要一定程度的人為干預,以提高安全模型的準確性。行為自動預測又叫規則自動生成或應用學習,嚴格說來不是流量檢測技術,而是一種元檢測(meta-inspection)技術,它能夠分析流量、建立行為模型,并且借助于各種關聯技術生成應用于行為模型的一套規則,以提高精確度。行為建模的優點在于短時間學習應用之后能夠自動配置。保護端口80是安全人員面臨的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所幸的是,如今已出現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創新方案,而且在不斷完善。如果在分層安全基礎設施里面集成了能夠封阻16類應用漏洞的應用防火墻,你就可以解決應用安全這一難題。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