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4 口令安全的建議 每個人都應該重視保護自己帳戶的口令,降低被他人截取的可能性,從而保護個人的資料資料以及系統的安全。保護口令安全的要點如下: 不要將口令寫下來。 不要將口令存于計算機文件中。 口令要容易記住。 不要用字典中有的詞作為自己的口令。 不要用諸如自己的生日、電話號碼、尋呼機號碼、純數字或純字母做口令。 口令應包含特殊字符。 口令應該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取長一點。 不要在不同系統上使用同一口令。 為防止眼明手快的人竊取口令,在輸入口令時應確認沒有人偷窺。 定期改變口令,至少6個月要改變一次。 最后這點是十分重要的,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口令過于自信,也許就在無意當中泄露了口令。定期地改變口令,會使自己遭受hacker攻擊的風險降到一定限度之內。一旦發現自己的口令不能進入計算機系統,應立即向系統管理員報告,由管理員來檢查原因。 以上分析的是傳統的保障口令安全的方法。當前,也出現了一些新型的口令安全機制,例如:動態口令和利用使用者的生物唯一識別信息作為口令驗證。 動態口令是周期性的改變口令,以減少口令被破解的機會、增強口令安全的機制,動態口令卡是一種最常見的應用。在口令卡和服務器中都存儲同一口令種子(Seed)。驗證口令時,口令卡取出當前時間與口令種子,經過單向函數的變換,計算出一個口令,服務器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得到一個口令,比較這兩個口令,得到驗證。動態口令卡與服務器之間的時間同步是確保準確驗證的前提。目前,一些安全方面的著名公司,如:RSA、HP等推出了動態口令卡產品。本實驗室也研制成功了動態口令卡(DID卡),并廣泛運用于銀行、軍隊和政府部門。 利用使用者的生物唯一識別信息作為口令驗證,這一先進的安全認證機制正在積極的研究與完善中,將逐漸應用于多種場合。可以利用的識別信息包括指紋、視網膜等,這些特征信息是個人唯一的,提取這些特征,可以用于個人的身份驗證。提取的識別信息數據量過多,存在存儲開銷大、傳輸效率低等缺陷;數據量過少,又可能出現誤判。因而如何準確的提取識別信息,是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