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利用google完全是可以對一個站點進行信息收集和滲透的,下面我們用google對特定站點進行一次測試。www.xxxx.com是全國著名大學之一,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決定對其站點進行一次測試(文中所涉及該學校的信息均已經過處理,請勿對號入座:).首先用google先看這個站點的一些基本情況(一些細節部分就略去了): site:xxxx.com 從返回的信息中,找到幾個該校的幾個系院的域名: http://a1.xxxx.com http://a2.xxxx.com http://a3.xxxx.com http://a4.xxxx.com 順便ping了一下,應該是在不同的服務器.(想想我們學校就那一臺可憐的web服務器,大學就是有錢,汗一個)。學校一般都會有不少好的資料,先看看有什么好東西沒: site:xxxx.com filetype:doc 得到N個不錯的doc。先找找網站的管理后臺地址: site:xxxx.com intext:管理 site:xxxx.com inurl:login site:xxxx.com intitle:管理 超過獲得2個管理后臺地址: http://a2.xxxx.com/sys/admin_login.asp http://a3.xxxx.com:88/_admin/login_in.asp 還算不錯,看看服務器上跑的是什么程序: site:a2.xxxx.com filetype:asp site:a2.xxxx.com filetype:php site:a2.xxxx.com filetype:aspx site:a3.xxxx.com filetype:asp site:....... ...... a2服務器用的應該是IIS,上面用的是asp的整站程序,還有一個php的論壇 a3服務器也是IIS,aspx+asp。web程序都應該是自己開發的。有論壇那就看看能不能遇見什么公共的FTP帳號什么的: site:a2.xxxx.com intext:ftp://*:* 沒找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再看看有沒有上傳一類的漏洞: site:a2.xxxx.com inurl:file site:a3.xxxx.com inurl:load 在a2上發現一個上傳文件的頁面: http://a2.xxxx.com/sys/uploadfile.asp 用IE看了一下,沒權限訪問。試試注射, site:a2.xxxx.com filetype:asp 得到N個asp頁面的地址,體力活就讓軟件做吧,這套程序明顯沒有對注射做什么防范,dbowner權限,雖然不高但已足矣,back a shell我不太喜歡,而且看起來數據庫的個頭就不小,直接把web管理員的密碼暴出來再說,MD5加密過。一般學校的站點的密碼都比較有規律,通常都是域名+電話一類的變形,用google搞定吧。 site:xxxx.com //得到N個二級域名 site:xxxx.com intext:*@xxxx.com //得到N個郵件地址,還有郵箱的主人的名字什么的 site:xxxx.com intext:電話 //N個電話 把什么的信息做個字典吧,掛上慢慢跑。過了一段時間就跑出4個帳號,2個是學生會的,1個管理員,還有一個可能是老師的帳號。登陸上去: name:網站管理員 pass:a2xxxx7619 //說了吧,就是域名+4個數字 要再怎么提權那就不屬于本文討論訪問了,呵呵,到此為止。 關于google hacking的防范: 以前我們站的曉風·殘月寫過一篇躲避google的文章,原理就是通過在站點根目錄下建立一個robots.txt以避免網絡機器人獲得一些敏感的信息,具體大家看原文章:http://www.4ngel.net/article/26.htm。 不過這種方法我個人不推薦,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簡單一點的方法就是上google把自己站點的一些信息刪除掉,訪問這個URL: http://www.google.com/remove.html 前幾天看見又有人討論用程序來欺騙robot的方法,我覺得可以試試: 代碼如下: <?php if (strstr($_SERVER['HTTP_USER_AGENT'], "Googlebot")) { header("HTTP/1.1 301"); header("Location: http://www.google.com"); } ?> asp的: <% if instr(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USER_AGENT"),"Googlebot") then response.redirect("http://www.google.com") end if %> 后記 這段時間在國外的一些google hack的研究站點看了看,其實也都差不多是一些基本語法的靈活運用,或者配合某個腳本漏洞,主要還是靠個人的靈活思維。國外對于google hack方面的防范也并不是很多,所以大家還是點到為止,不要去搞破壞拉,呵呵。對于一些在win上跑 apache的網管們應該多注意一下這方面,一個intitle:index of就差不多都出來了:)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